廉江汶塘黎氏-黎氏族谱

汶塘黎氏名人名址报导
2014-05-05  栏目:黎氏动态
     湛江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根据省、市领导要求,为弘扬湛江历史文化,拟对湛江名人名址进行保护,由市政府统一竖牌立传,我汶塘黎氏二世祖黎民铎(黎觉于)、五世祖黎正(黎祯)均属廉江名人,已向上级有关部门作名人事迹与名址情况简介,现将有关上报资料上传网站供各位参考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廉江市黎正进士文化研究室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014年4月19日


附上报资料:
 
 
1lz.jpg

廉江市黎正进士文化研究室


2lz.jpg
 
清朝廉江进士户部员外郎黎正
 
        黎正(讳桢),字端伯,号建峰,廉江清朝唯一进士,生于清康熙十七年(公元一六七七年)戌午正月廿四,石城县城黎屋塘人。
        黎正是清康熙庚子科乡试中式第三名经魁,雍正二年甲辰科会试中式第一百一十三名,殿试第三甲八十六名进士,掣签福建龙溪知县,特简授户部主事,职司山东粮课,兼统天下酒务,晋升户部山西清朝吏司员外郎。
        黎正生活寒素。他身为朝廷高官,辞官还乡后,居处服食,不改寒素。在乡间,每见缙绅归里,赫然自大,出则乘车骑,拥仆从,夸耀乡间。而黎正之亲故往来,皆偕行缓步,未谋面者,不知其为员外郎也。
        黎正博学重教,造福于民。他辞官还乡后,居于水榭“宛在轩”中,读书养性,饱览群书,至老不倦,著有《光霁堂诗文集》等,流传于世。晚年,他自筹资金在县治黎屋圹建义塾,名为“建峰学舍”,育人课儿孙,培育出一批批人才,造福乡梓。
        黎正勤政爱民。他任龙溪知县时,即具疏陈广东肇庆府瓮垌地方,界连九县,荒僻险阻,盗匪横行,请另增一营兵驻瓮垌山内,以资防守。世宗准其奏,瓮垌地方始得宁益居民赖之。
        黎正为官清廉。他在户部任职时,遇事刚正不阿,不事权奸,上官常欲中伤之,遂称病辞官还乡,诰授奉直大夫。附近州府官员慕其名前来拜访者,不乏其人。清大学士,王安国重其学行,奉旨督学肇高时,曾三次到石城登门造访, 并劝其东山复出, 移孝作忠, 官封一品, 以荣亲,黎正婉言拒之。
        黎正于清乾隆八年(公元一七四三年)癸亥三月廿三谢世,享年六十六岁。大学士王安国忽得讣报,亲笔撰写《户部黎公墓志》,志中挽联曰:“当户锄兰悲彼美,满梁落月照遗颜”。其甥两广盐运司广东盐运使庞峙特送墓道联:“千载勋名留北署,一朝华夏痛西州。”
廉江市黎正进士文化研究室
2014年4月10日

附注:根据剪自《石城县志》第255页记载
黎正,原名桢,字端伯,号建峰,城内人,雍正甲辰进士。性孝友,沉潜好学,醇厚中敦,气世遇事,守正不阿,历官户部员外郎。上官欲中伤之,遂谢病归。杜门却扫,日手一卷,至老不倦。高邮王文肃、督学肇高,重其学行,造庐谒见。年六十六,卒于家。(参阮《通志》、张《志》)

历史名人清朝户部员外郎黎正进士遗像

3lz.jpg

 

4lz.jpg

5lz.jpg

 

廉江黎屋塘黎正进士故居
“宛在轩”简介材料

        廉城老城区东南隅,有口池塘名叫黎屋塘,东西长180多米,南北宽80多米,占地约20余亩,塘之东南面靠城墙,西北面绿树成荫,池塘西面有一片片石灰石,占地约三亩,露出水面,石之大小不一,形状各异。有象鱼、虾、蟹等数十种动物形状。
        塘之正中,有一小岛约600平方米,岛中有座水榭。名为宛在轩。是黎正归里后于一七三五年建的书斋,书斋前后两座,三面是半墙的栏河走廊,面积约250平方米,门口亭阁是砖木结构瓦房。屋前约100平方米宽的门地,中有石阶直下池底,三面走廊栽种各种花木。房的前座是客厅,大门额书“活泼泼地”四字。阁亭直挂“宛在轩”牌匾,后座是书房,这里庭列各种图书、墙挂名人书画,清雍正大学士王安国三次到访,县州官拜会皆在此接见,“建峰学舍”的学子也常到此读书。前后座之间小花园,栽种各种花木,园中有金鱼池、假山。亭阁塔绿水缭绕,环境清幽,是读书人养性之所,主人在他的七绝《宛在轩》中写道:“轩外环池池外城,红尘隔断水盈盈,有时夜静同鱼乐,一叶浮空趁月明”。
        数百年来,黎屋塘《宛在轩》人称廉江西湖,自古早晚大人小孩都在此游乐,赏花乘凉,说古道今,小孩戏水,跳白石,是城里天然的游乐场。可惜文革期间亭阁被拆毁,池塘填平建文化宫,文化馆,灯光球场。数十年过去,人们还在怀恋这古迹和回顾当年环境,望其复现。

廉江市黎正进士文化研究室
2014年4月10日

6lz.jpg

 

7lz.jpg

    “建峰学舍”系清朝年间,黎正辞官还乡后,自筹资金在县治黎屋塘建起的义塾建筑,占地约350m2。一九八四年未征得黎屋塘黎正后裔的同意,就被拆建作廉江印刷厂车间,该厂下马后,由廉江市房产局租给私人开网吧,致使人们崇敬的黎正名人偶像(香炉)只好摆设在该建筑门口供后人祀拜,众所周知,廉江名人偶像睡临街头,造成社会负面影响,我们恳求政府有关部门作调查处理,免至广大群众意见纷纷(附照片)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廉江市黎正进士文化研究室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4年4月10日

8lz.jpg

 

1wn.jpg

廉江市黎正进士文化研究室

 

2wn.jpg

明末清初廉江著名文人——黎民铎举人

         黎民铎,字觉于,生于明万历壬寅年(公元1602)三月九日,终于清康熙二十年(公元1681)辛酉四月二十日。黎民铎是明末清初廉江著名文人之一。据《石城县志》载:黎民铎,城内人,素有远志,潜心力学,中明崇祯癸酉年举人,甲戌联捷,会试副榜。“他三十二岁中举,时值明朝末年,朝政腐败,官场黑暗,中举不仕,带领全家,远离县治,隐居汶塘(现石岭镇大岭村)”。
        济贫救难。黎民铎隐居汶塘后,将自己积蓄购置田地,躬耕淡食,慷慨施舍,救济贫民,深受好评。
        为民办学。黎民铎设社论文,建塾授徒,免费招收学子,入学人数甚多,学子额庆得师。祖孙三代执教耕耘,桃李芬芳,人才层出不穷。培育廉江大批人才。仅其儿孙四代,就有进士一名,举人一名,贡、廪生、庠生多名,邑中文风为之一振,造福廉江人民,当时汶塘被誉为廉江文化之乡。
        著作甚丰。据《石城县志》、《汶塘黎氏族谱》记载,有《易经信》、《尚论录》、《怀古篇》、《汶塘集》和他晚年主笔纂编的《石城县志》。其中《汶塘集》有诗三十六首,词十三首。在诗词中他极力赞美大自然,讴歌祖国山河。据《石城县志》载,他在写诗词时,情融于景,乃至“一时流连悲戚,以咏歌当哭”。
        黎民铎高尚的品德。令邑中童叟无不衿式。当时岭西道名文人周轼赠其匾曰:“道风励世”、石城知县李琰赠其匾曰:“第应千佛”。黎民铎逝后,邑人悲伤,纷纷上书要求为他建“贤祠允宜祀”,以敦士气,励民俗,垂范后人(举荐书全文黎氏族谱有载),石城知县接举荐后,同意建祠允宜祀,名为黎觉于公祠,祠建于城内县前街右边,祠址是黎家自置屋宅之旧址,全宇一连三座,外有通道门楼,祠建年月失考,道光年重建,民国二十三年重修,将祠门改建洋楼三层,占地720平方米。解放初,该祠改为县图书馆,1986年祠宇被拆毁,建商业大厦。

廉江市黎正进士文化研究室
2014年4月10日
 

3wn.jpg

 

4wn.jpg

 

5wn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