廉江汶塘黎氏-黎氏族谱

评析挽联“当户锄兰悲彼美;满梁落月照遗颜”
2016-01-07  栏目:文化艺术

江日亨

王安国在《户部黎公墓志》的最后,撰写了一副挽联:“当户锄兰悲彼美;满梁落月照遗颜。”

挽联是对联的一种,是表达对逝去之人的一种敬意和怀念。一般是言简意赅,正面积极,具有真实性、针对性和准确性。

对于王安国为黎正撰写的这副挽联,总评析可以概括为: 以兰喻人,借月悼友;引典援句,不尽同义;正面肯定,高度赞扬;寄情明显,寓意深刻;年谊洋溢,缅念哀切;情景交融,虚实相应;平仄规范,对仗工整;文艺并茂,字句适好;水平上乘,堪称佳作。

“当户锄兰悲彼美;满梁落月照遗颜。”明面意思是: 挡门被锄的兰花令人悲悯它的芳香;满山洒落的月光映照着故人的坟茔。实际是上联悲悯黎正的辞官令到才能得不到致用,下联是惋惜黎正的过早辞世而未能重出报国。以兰花的芳香比喻黎正的德才;借冷月的清凄寄托王安国的哀悼。

所谓引典援句,不尽同义,是指“当户锄兰”和“满梁落月”。上联的“当户锄兰”,典出《蜀志》: 刘备欲杀张裕,诸葛亮劝阻,刘备不应,以“芳兰当户,不得不锄”来解释杀张裕的原因。意为芝兰长在门前,挡住进出的路,即使再芳香,也不得不锄。而资料显示黎正“不事权贵,杜绝干谒,耻与弄权者同流合污,遇事刚正不阿,以气节自负,故遭奸权中伤排斥”,说明他的行为,已阻碍权贵作弊的门路,以至被中伤排斥,必欲把他除掉,结果是他自行选择了“称病辞官还乡”。虽然都是因妨碍别人而不得不离去,同属“当户锄兰”,但所不同者,不是被锄,而是自锄,这就是虽是引典,却有所区别,不尽同义。下联的“满梁落月”,也是古人常用作为悼念逝者的词语,例如宋代黄升的《木兰花慢》词“唯有空梁落月,至今能为传神”;元代理学家、诗人刘因的《念奴娇·忆仲良》“万水千山收拾就,一片空梁落月”;元代文学家钟嗣成的《凌波仙·吊陈以仁》“照虚梁落月空明”等,“满梁落月”也就是王安国援用前人相似句子悼念故人。“梁”可理解为山梁,意为满山洒落的月光。

兰有君子之称,把黎正喻为兰,亦即比作君子。“彼美”,指兰的芳香,实际是隐喻黎正具有诸多优秀品德、才华、能力,正如王安国所写的“尊严庄重”,“卓立如鸡群之鹤”,“端人”,“志节昭然”,“忠义凛凛”,“学养兼优,体用俱备”(见《户部黎公墓志》)。还有“叩其学则贯通经史濂洛关闽诸书,他如兵营钱谷、律历阴阳,靡不穷究,余心折服”(见《桢公母陈太夫人寿文》),等等。“悲彼美”的“悲”,就是惋惜这些优秀品德、才华、能力得不到应有发挥,运用到治国理政、惠泽百姓方面来,深感遗憾。体现了正面肯定,高度赞扬,意义积极;寄情明显,寓意深刻,境界高尚。再把下联放在一起,更显年谊洋溢,缅念哀切,表达了王安国对黎正不一般的深厚感情。

整副挽联的艺术特点是情景交融,虚实相应。上联是抒情,极力渲染、阐发了对黎正的肯定和赞美,而下联则是写景,描绘了空山冷月照孤坟的幽境,一片清凄静寂,令人悲怆。上联写的内容是属于务虚、隐喻,主观臆想,看不见,摸不着;下联绘的景色则完全是实实际际的客观存在。上联是曲笔,下联是直书。体现了结构完整统一,内容互相照应,手法不凡,造诣甚高。

这副挽联的写作技巧也是很高的,完全达到平仄规范,对仗工整;文艺并茂,字句适好。上下联的平仄是: 平仄平平平仄仄;仄平仄仄仄平平。绝对是平仄相调、相合;上联末字“美”是仄声,下联末字“颜”是平声,符合“仄起平收”的标准格式。而对仗也很工整: 满梁对当户,落月对锄兰,照对悲,遗颜对彼美;词性也相同,如“满”对“当”是形容词,“梁”、“月”对“户”、“兰”都是名词,“落”、“照”对“锄”、“悲”都是动词等等。而节奏也相应,“当户锄兰/悲彼美”,“满梁落月/照遗颜”同是四/三节奏。挽联不宜过长,尤其是前面墓志已说清楚,不用多赘。这副七言联能把意思表达出来,做到言简意赅,恰到好处,文词内容和撰联艺术都臻善美。

总的来说,这副挽联完全符合黎正的实际,反映了黎正最本质的东西,不仅具有真实性、针对性和准确性,而且做到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,水平上乘,堪称佳作。既表达了对黎正的高度评价,也显示了王安国国学功底之深厚。

以上评析,纯属个人主观臆想,不当之处,万望方家海涵。

2015年12月25日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黎正公颂(七律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江日亨

黎公正直若其名,户部忧勤有誉声。

端伯忠心优学养,建峰义塾系乡情。

粮官本职临东省,酒务兼差属北京。

志节昭然犹宛在,碑铭墓誌石城荣。

 

清朝廉江(石城)籍进士黎正,字端伯,号建峰,曾在户部忧勤(工作),任粮官到山东省督办,兼管全国酒业。因为人正直,遭上官排斥,遂辞官回家。办有建峰义塾,教乡邻子弟读书,住屋叫“宛在轩”。他的好友大学士(相当宰相)兼左都御史王安国,在他逝世后写了《户部黎公墓志》,赞扬他忠义凛凛,志节昭然,学养兼优,等等,最后撰有挽联: 当户锄兰悲彼美;满梁落月照遗颜。墓志刻碑仍保留至今。此诗涵括了黎正姓名、字号及主要事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