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《廉江市汶塘黎氏族谱》2003年版第775页记载:清代乾隆初年,户部黎正(桢)进士,因为汶塘黎族始祖逸居公原先购置田产不多,于是自出资与本族之人开垦紧水仔村(现廉江市安铺镇茅坡村委紧水仔村)四周的河滩、海塘为良田,并将其捐出来为全族人的义田(古代泛称为赡养族人或贫困者而置的田产),将这些田产收益全部作为田赋用来修整祠堂,举办祭祀,供族人子弟读书,周济一些贫困族人办红、白事等。这些已开垦并变成良田的,共有老围、葫卢围、新围和新围港沟等共20多股,约14万亩。(据紧水仔老年村民世代传说:当时开垦义田的范围东至石崖塘(横山镇村名),西至海;南至岸(现安铺镇边),北至岸(博教岭边)。),全部由黎逸居户交纳赋税。这些用作公益事业的义田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交由政府统一处理。
注:据民国钟喜焯等主修、江珣等主编的《石城县志》(2003年点校版)第775页记载:黎正,讳桢,字端伯,号建峰,石城县人,生于清康熙十七年(公元1677年),为清康熙庚子科举人,雍正二年甲辰科进士,后掣签福建龙溪县知县,特简授民部主政,职司山东粮课,兼统天下酒务,晋升户部员外郎。清乾隆二年春辞官还乡,诰授奉直大夫。清乾隆八年(公元1743年)辞世,享寿66岁。
廉江市黎正进士文化研究室(供稿)
2015年11月15日